用爱琢宝
用心育人
11年来
她扎根岗位 精耕细作
在学生心灵
埋下爱的种子
她就是广西医科大学施承老师
施承,硕士,副教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2011年硕士毕业后进入广西医科大学担任专职辅导员,现任药学院团委书记、学院行政党支部副书记、创新创业协会指导老师,绿光志愿者服务队指导老师,目前负责2019级毕业生辅导员工作,累计带过五届43个班1286名学生。
育人成效
在辅导员岗位上工作的11年里,她将“陪伴”作为对学生最深情的告白;她用“梦想”作为凝聚学生理想追求的法宝;她以“实干”助力学生扬帆起航……十余年如一日的辅导员一线奋战,她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要“用中国梦激扬青春梦,为学生点亮理想的灯、照亮前行的路。”她竭力做学生“拔节孕穗期”的耕耘者和守护者,成就学生梦想,培育国家栋梁。
施承老师与学生谈心
为青春筑梦
她立志做学生思想引领的“信仰之师”
“有梦想才能有远方”,为青春筑梦,将青春之梦与国家、民族之梦相融合,是施承老师一直的坚持。作为一名辅导员,她深耕思政领域,将引领青年学子树立正确的政治信仰作为自己工作的核心和重点。她创新工作方式,精心打造“1+3+5”精品思政品牌活动,引领学生将“青春梦”融入“中国梦”。她在学生中推动“红帆领航,药苑先锋”工程,实施“道德润育计划”“鸿雁素质提升计划”“公寓社区启明星计划”三个计划,开展“药苑青年说”“博济善药•心行动”“党旗红•笃学精药”“四史研学@我的家乡”“党史经典七读行动”五个特色品牌活动,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学生党团建设、班级文化建设中。她利用周末晚点名的时间,讲授思想政治微课120余场,得到学生好评。她坚持德礼教育,将品德教育与职业素养提升相融合,制定年级学生卓越药学生素质能力标准,使学生可以按照各项指标内容体系自觉提升综合素质。她结合药学学生专业学习和成长特点,组织学生开展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的文化活动,如药学知识技能竞赛、药学科普宣讲比赛、中医药文化摄影比赛、中药绘图大赛等。她参与编撰了《追梦》《圆梦》《学风建设白皮书》《团学干部工作宝典》等院级刊物,将经验推广与典型示范相结合,创设良好育人环境。由于育人成效良好,她多次获评学校“三全育人”先进个人和优秀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所指导的2个团支部获得广西活力团支部,5个班级获得校级五四红旗团支部、优秀先进班集体标兵,26名学生入选区级青马工程学员和校级青马工程学员。
施承老师录制微课
她带领学生在实践中感知社会、构筑梦想。创建“药学院绿光志愿者服务队”,近3年开展义诊、敬老、健康调查等志愿服务活动20余场,带领70余名学生志愿者利用寒暑假时间深入农村开展医药健康服务,足迹遍布9个乡镇。志愿者累计服务时间人均超过40小时,服务人次超过200次,发放用药知识宣传手册约600份,建立居民健康档案300余份,受益人数多达1000余人,受到居民一致好评,得到了广西新闻网、当地电视媒体的报道。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所带30余名学生冲锋在前,积极参与到社区、村镇联防联控的志愿服务中;5名学生主动报名了大学生西部志愿者计划,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贡献青春力量。她所带的团队连续3年获得广西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重点团队。
施承老师带领学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为梦想扬帆
她竭力做学生就业创业路上的“加油站”
成就学生梦想,是施承老师不变的追求。十年如一日,她致力于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和就业创业指导,在就业创业帮扶中成就学生梦想。疫情之下,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等多重因素影响,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她坚持“三个不”:即信息渠道不阻断,就业准备不停步,就业教育不掉线。通过线上指导与线下实战相结合,成立“生涯分享团”,为学生考研、出国留学、就业提供“云指导”,为学生发展筑基赋能,实现毕业生精准就业指导服务。她给每一位毕业生都建立了成长档案,充分了解学生就业意向,“量身定制”个性化辅导方案,进行精细化就业信息推送,指导学生做好简历和线上线下面试准备,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求职观。近3年,她开展毕业生就业辅导400余次,组织30余场就业沙龙和主题宣讲,学生年就业率均高达90%。她4次获得学校就业工作先进个人,就业促进先进个人、就业实训分享大赛优秀指导老师称号。
施承老师与毕业生们
她结合所带的药学学生专业学习和成长特点,成立药学院创新创业协会,指导社团开展创新创业思维训练、创业能力培养等创业沙龙16场,组织创业路演、创业基地走访、社会调研20余次。她制定出“3+2”创新创业平台化工作模式,即通过兴趣驱动+实践活动+以赛带学,搭建药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创新创业社团两个平台,全方位、多层次、各环节培育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她与院企合作实施“未来企业家”药学生青锋培养计划,开设全能医药班、学术推广精英班、连锁药店管理班,通过校内外导师的联合培养、理论课堂与社会实践的充分结合,培养高素质的药学人才。她精心打造的“梦想起航”创业营销大赛和创业文化节品牌活动,成了学校最受欢迎的“网红”学生品牌活动,近3年累计参赛团队近80个,参赛人数达400余人。
施承老师与学生们
近3年,她指导学生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和大学生未来学术之星项目获得国家级立项1项,区级立项2项,校级立项4项。指导学生获得第七届和第八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广西选拔赛金奖2项,第十届“挑战杯”广西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1项,指导学生2个项目入驻学校创业孵化基地,并注册成立公司。她作为副主编撰写出版《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广西医科大学药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与成效》,主持和参与区级和校级课题6项,发表论文7篇,所参与的《药学创新创业社会实践课》课程入选2019年自治区级一流本科课程。
为心灵筑巢
她用心做学生成长道路上的 “暖心人”
“教育无他,唯爱与责任”是她坚持的育人理念。她作为兼职心理咨询老师,善于运用倾听、鼓励、尊重等心理沟通技术与学生谈心谈话,为学生答疑解惑,帮助学生培养健全人格。她与沉迷于网络游戏的小韦约定21天陪跑计划,她整夜陪伴痛失双亲的小杨并扶助其顺利完成学业,她争取各种资源帮助残疾学生励志成才,她开设“学霸有约”帮扶学业困难学生……11年来,在从事辅导员工作的4000多个日日夜夜里,她的手机总是保持24小时开机状态,只要学生有困难,一个电话,一条短信,她都会第一时间出现。学生宿舍、运动场、食堂、校园里,经常都能见到施承老师与学生闲聊的身影,就是这股“一个也不放弃”的韧劲,她成为了学生身边的“影子侠”,至情至精坚守陪伴,让学生“佩服”和“蜕变”。
施承老师走访学生宿舍
在新冠疫情防控期间,她坚守岗位,敢于担当,努力做到学校的工作部署到位、教育引导到位、学生每日排查到位、对学生关心关爱到位。为了帮助学生安全按时返校,落实防控责任,她白天值班,晚上凌晨一两点都还坚守在校门口等待因飞机延误的学生,帮助其安顿好宿舍,给她发放暖心防疫包方才离开。疫情期间,她始终与学生保持“亲密接触”,帮助和陪同20余名发热学生及时就医,疏导学生心理困惑,默默地坚守着对学生的爱。疫情之下,她因时而立、顺势而为,把工作搬上了云端,创建了“药苑青语”微信公众号,年发表推文近60篇,以学生喜欢的方式与他们对话,打造有温度的网络思政文化。她组织学生骨干拍摄抗疫宣传片,发起青年倡议书,开设留言祝福墙,开展“战疫强音,为爱发声”主题活动。她主讲的《用行动彰显青春力量》辅导员思想政治微课获得学校网文作品一等奖。
疫情防控政策宣传与警示教育
道虽近,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辅导员工作虽然岗位平凡,却是一份高尚的、有温度、有情怀的职业。施承老师坚持立德树人,做青年学生成长的知心人、成才的引路人,像一盏“以生命影响生命,以智慧点燃智慧”的明灯,照亮学生前行的道路。